歷史
地名由歷
“昌吉”地名的稱呼始於元代。據《新疆圖志》載:“侍行紀云:《元地誌附錄》有仰吉八里……按:仰吉與昌吉音近……蒙語……”以此可知,“昌吉”是由蒙古語“仰吉”轉化而來的。另外,自元代以來,除“仰吉八里”的地名稱呼外,史籍中還有“昌八刺”(音讀喇)、“彰八里”、“摻八里”、“昌八里”等地名稱呼。據我國學者考證,這些稱呼其實都是一音多轉,或曰一音多譯,它們其實都指的是—個地方,而這個地方就在現昌吉市境內。這也進一步證實了“昌吉”是由“仰吉”轉化而來的。
關於此,從清代另一位官員蕭雄的詩句中亦可得到印證。蕭雄在清光緒年間寫的《昌吉》詩中有“沿革想從昌八喇”句,說的也是這個意思。
關於“仰吉八里”的含義,據有關史載及專家考證,“仰吉”蒙語意為“場圃”,亦即遊牧和種植的園地;而“八里”蒙語意為“城”。這樣將兩者的意思合起來,“仰吉八里”的意思便是“遊牧與種植的園地之城”。根據昌吉這一帶建縣前曾長期為準噶爾蒙古人的遊牧地,而昌吉縣城東南面又有古城。
建制沿革
昌吉市秦時屬匈奴,漢代時為山北六國中的劫國和單桓國、烏貪訾離等地。
漢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西域都護府建立,歸其管轄。
三國時屬車師後部,晉時屬高車。
北魏時為高車地,後歸於蠕蠕,北周時為突厥屬地。
隋唐時為西突厥鐵勒部,後歸莫賀。唐初屬西突厥,後為庭州所轄。又改屬昆陵,繼而屬北庭。
宋時屬回鶻五城(別失八里)。
元末歸屬東察合台汗國。
明代屬四衛拉特的和碩特部遊牧地,後為準噶爾台吉遊牧地。
清初為準噶勒丹多爾濟遊牧地。清乾隆年間,開始大規模屯田,乾隆二十七年四月(1762年)設巡檢司,屬烏魯木齊州。同年八月築城,乾隆皇帝欽命名“寧邊”並移烏魯木齊州同於此,即寧邊州同。為烏魯木齊同知所轄。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農曆七月二十七升寧邊州同為昌吉縣,屬甘肅鎮西府迪化州,轄區為昌吉市和呼圖壁縣。光緒十年(1884年)新疆設行省,昌吉縣隸屬迪化府。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縣轄呼圖壁縣巡檢,改設為呼圖壁縣丞。
民國7年(1918年)呼圖壁縣分設,兩縣均歸迪化道所轄。
1949年9月和平解放,1950年4月成立昌吉縣人民政府,隸屬迪化專員公署。
1954年7月成立昌吉回族自治區,昌吉縣為自治區區府所在地。
1955年11月昌吉回族自治區改為自治州。
1955年昌吉縣人民政府改稱為縣人民委員會。
1958年實現人民公社化,1959年4月,昌吉縣成立人民公社聯合社管理委員會,與縣人委一套班子,兩塊牌子。1962年撤銷聯合社。
1968年11月28日成立昌吉縣革命委員會,1981年2月撤銷昌吉縣革委會,恢復縣人民政府。
1983年12月22日,經國務院批准,昌吉縣改為昌吉市,仍屬昌吉回族自治州管轄。
行政區劃
昌吉市轄7鎮3鄉6個街道辦事處,50個社區居民委員會,87個村民委員會。境內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六師師部及所轄101團、103團、軍戶農場、共青團農場和中央、自治區、自治州駐市單位150多個。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昌 吉市位於天山北麓、亞歐大陸腹地、準噶爾盆地南緣,地處東經86°24′~87°37′,北緯43°06′~45°20′。東鄰烏魯木齊市,西毗呼圖壁縣,南與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相接,北與新疆塔城地區和布克賽爾縣、阿勒泰地區福海縣接壤。南北長260公里,東西寬30公里。
地質
昌吉市境出露地層呈多樣。出露於最南端的三屯河上有至烏魯木齊冰達坂以北為元古界。上古生界地層發育較為齊全,組成高山區的主要地層,從東到西都有分布。古生界—中生界出露於昌吉河等地。中生界二迭系僅在昌吉河左岸出露,屬瑪納斯地層小區。侏羅系主要分布於昌吉河、三屯河和頭屯河。白堊系分布氣候於三屯河一帶。新生界在昌吉範圍內分布較為廣泛,主要分布於山前及準噶爾盆地南緣和準噶爾盆地內。
昌吉市所處I級大地構造單元,為天山—興安地槽系,II級構造單元為北天山地槽系,其中又可分為北天山優地槽褶皺帶及準噶爾地塊和中天山隆起三個亞II級構造單元。中天山隆起帶未分出III級構造單元。北天山優地槽褶皺帶,可分出依連哈比爾尕復背斜、博羅霍洛復背斜兩個III級構造單元。準噶爾地塊可分為烏魯木齊山前坳陷和準噶爾盆地新生帶掩蓋區兩個III級構造單元。
地貌
昌吉市地貌類型大體分為山地、平原、沙漠三大部分。整個地勢為南高北低,呈階梯狀,南北高差4000多米。南部山地為天山山區,天格爾山等55個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峰橫空矗立。中部為沖積平原,北部沙漠屬古爾班通古特大沙漠一部分,沙丘為固定和半固定型,丘間地勢平坦。
氣候
昌吉市屬中溫帶區,為典型的大陸性乾旱氣候,具有冬季寒冷、夏季炎熱、晝夜溫差大的特點。由於地形條件的影響,由南向北氣候差異較大,南部山區氣候特徵明顯。夏季降水充沛;北部沙漠性氣候特徵顯著。昌吉市日照充足,年日照時數為2700小時,太陽年輻射總量為133.6千卡/平方厘米;執量條件也較為充足,年≥10℃積溫為3450℃,其中年平均氣溫6.8℃,1月份平均氣溫為-15.6℃,7月份平均氣溫為24.5℃;年平均降水量為190毫米,夏季降水量明顯多於冬季;年無霜期為175天。
自然資源
昌吉市境內礦產資源豐富,主要品種有煤、鐵、石灰石、天然氣、白礬、硫磺、砂金、菱鐵礦等。其中煤炭資源最為豐富,質優量大,地質蘊藏量50億噸,年開採量150萬噸。石灰石約2480萬噸;天然氣探明面積60平方公里。芒硝在北部沙漠地表隨處可見。
人口民族
2011年末,昌吉市總戶數121350戶,總人口36.33萬人(其中地方人口33.88萬人,兵團人口2.45萬人),其中男性18.38萬人,女性17.95萬人。在全部人口中,非農業人口數23.43萬人。人口出生率9.95‰,人口死亡率2.99‰,人口自然增長率6.97‰。昌吉市居住著漢族、回族、哈薩克族和維吾爾族等32個民族。
政治
市委副書記、市政府黨組書記、市長:鄭敏
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副書記、常務副市長:莊玉廷
市委常委、副市長:劉永強
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教育工委副書記:艾合買提江﹒阿布力孜
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王海峰
副市長:張羽
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政法委副書記:鄧向東
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海拉提·哈布都拉
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陳宏宇
經濟
綜述
昌吉市是新疆工業經濟相對集中、較為發達的地區,已初步形成以機電、農副產品加工、建築建材、化工、輕紡、能源等為骨幹的門類齊全、基礎紮實的工業體系。昌吉市作為烏魯木齊經濟圈中的重要城市和烏魯木齊市的衛星城,昌吉市已與新疆最大的消費市場和物流集散地烏魯木齊市融為一體,可以最大限度的接收其能量輻射、經濟延伸和科技依託,是輻射全疆、東聯內地、西出中亞、歐洲市場的黃金通道和橋頭堡。烏魯木齊-昌吉核心區域總人口400多萬,是新疆最大的消費市場,是全疆最具活力、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區域。
2011年,昌吉市地區生產總值(GDP)221.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6.7%。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9.7億元,同比增長7%;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03.6億元,同比增長25.1%,其中,工業實現增加值86.1億元,同比增長28%;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88.1億元,同比增長11.1%。一、二、三產業結構為13.4:46.8:39.8。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6123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6.1%。
2016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84.7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6%。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4.61億元,增長3.4%;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95.3億元,增長4.4%,其中,地域工業實現增加值150.81億元,增長2.3%,建築業實現增加值44.49億元,增長12.5%;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54.85億元,增長8.8%。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9:50.8:40.2。三次產業對經濟成長貢獻率依次為5.06%、38.72%和56.22%,分別拉動經濟成長0.3、2.3和3.4個百分點。人均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24.83億元,同比下降9.7%;利潤總額33.88億元,同比下降8%。
第一產業
昌吉市是新疆唯一一個農業產業化示範市和畜牧業產業化示範市,全市主要農產品基地化、產業化發展初具規模。全市各類農村經濟組織已達42家,輻射帶動當地農民3萬餘人,擁有國家和自治區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0家,已初步形成糧食、棉花、番茄、瓜菜等十大產業鏈,訂單農業比重達到85%。世界500強美國嘉吉公司、益海糧油、中糧集團為昌吉市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強勁的拉動作用,中國500強娃哈哈集團以及上好佳、匯源果汁等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相繼落戶昌吉市市,提高了昌吉市的知名度。昌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作為自治區級開發區,已累計投入6億元。截至2011年,昌吉市綠色農產品認證基地達18萬畝,綠色無公害農產品達58個,有機產品27個,新疆綠色食品11個,農產品檢驗檢測合格率達99%以上。
2011年,昌吉市完成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9.9億元,同比增長7%。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完成36.5億元,同比增長7%,其中:農業產值完成16.5億元,同比增長12.43%;畜牧業產值完成18.4億元,同比增長2.71%;林業產值完成0.3億元,同比增長2.74%;漁業產值完成0.98億元,同比增長5.32%;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完成0.32億元,同比增長1.8%。2011年全市農作物播種面積138.18萬畝,比上年增加1.68萬畝,同比增長1.25%。年末牲畜存欄數達到73.16萬頭(只),同比增長6.04%。全年牲畜出欄數達到132.78萬頭(只),同比增長6.06%。肉類總產量完成87676噸,同比增長8.85%,禽蛋產量完成10093噸,同比增長10.77%,奶類產量完成181844噸,同比增長14.19%。
第二產業
2011年,昌吉市市屬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 247.98 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63 億元,比上年增長2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29.75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58.26 億元,比上年增長25%。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89.85%,拉動全市工業增長22.46個百分點。
2011年,昌吉市工業年產值超過億元的企業有43家,比上年增加7家。其中工業年產值超10億元的企業達到4家,分別是: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新疆電力工業局昌吉電業局、新疆藍山屯河聚酯有限公司、益海(昌吉)糧油工業有限公司,這四家2011年共實現工業總產值87.4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29.15%,對規模以上工業生產增長的貢獻率為13.52%,拉動規模以上工業生產增長9.34個百分點。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26.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7.6%。
第三產業
2011年,昌吉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55.3億元,比上年增長 18.0%。按城鄉劃分,城鎮零售額53.7億元,增長18%;鄉村零售額1.6億元,增長17%。按行業劃分,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46億元,增長 18.2%;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9.3億元,增長17.7%。
社會事業
教育
截至2011年,昌吉市共有各類學校43所。普通高等學校學生數34291人,高中階段在校學生數15022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學生數6243人,普通中學學生數32912人,國小學生數28619人,成人高等學校在校學生4033人。國中畢業升學率100%。
文化
2012年,昌吉市成功舉辦全疆社火大賽、花兒演唱會等大型活動,百日文化廣場、鄉村百日文體競賽活動廣泛開展。
衛生
截至2011年,昌吉市共有醫院、衛生院數32家,醫院、衛生院床位數3634張。全市有衛生機構數350個,其中衛生監督機構2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家。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現全覆蓋。
科技
2012年,昌吉市落實科技三項經費4903萬元,投入820萬元獎勵企業自主創新,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3家,實施產學研項目55項,新轉化科技成果5項。
交通
昌吉市東距首府烏魯木齊30公里,國際機場18公里,烏奎高速公路和北疆鐵路穿城而過。第二座歐亞大陸橋、312國道和烏奎高速公路貫穿市區,全市城鄉道路通車總里程1047.32公里,是新疆交通最為便利的城市之一。
城市建設
截至2010年,昌吉市轄區可利用水資源總量為5.99億立方米,城市自來水供應能力為5萬立方米/日,2015年將達到10萬立方米/日。2005年實際供水量為1000萬立方米。
截至2010年,昌吉市現有220kv變電站1座、110kv變電站4座,35kv變電站12座,供電容量19.8萬千伏安,電力供應充沛。
截至2010年,昌吉市污水排放執行國家二級排放標準,日處理能力11.5萬噸,遠期15萬噸/日。實際處理量3萬噸/日,處理率100%,處理後的水用於農業灌溉。
截至2010年,昌吉市天然氣輸配系統管網已覆蓋整個城區,供氣能力為10萬立方米/日,遠期為20萬立方米/日,2005年實際供氣量為1360萬立方米。
截至2010年,昌吉市轄區通訊市場已形成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網通、中國鐵通、中國網通等多家公司共同經營的格局。相繼建成了覆蓋全市城鄉的程控交換電話本地網和以光纜為主、數字微波和衛星通信為輔的大容量、高速率的骨幹傳輸網、分組交換網、數字數據網、互動式會議網、多媒體通信網、無線市話網、寬頻城域網,通信網已由提供單一的電話業務向智慧型業務、寬頻業務、綜合數字業務轉變,滿足了客戶對通訊業務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
截至2010年,昌吉市設有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等金融分支機構。設有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中國平安保險公司、太平洋保險公司,從事人壽、財產、貨物運輸等保險業務。
旅遊景點
昌吉恐龍館
昌吉恐龍館始建於2009年, 2012年5月18日正式開館,整體占地約83畝,建築面積8729平方米。是新疆建成的唯一的恐龍主題博物館。館內陳列在新疆地區發掘的亞洲最大的恐龍(中加馬門溪龍)、霸王龍的祖先(五彩冠龍)、大型獸腳類恐龍(中華盜龍)、亞洲最大的劍龍類(準噶爾將軍龍)、最早有喙的獸腳類恐龍—難逃泥潭龍骨骼化石和蜥腳類、獸腳類、甲龍類、劍龍類以及古生物骨骼化石100多塊,其中週遊日本、韓國、歐洲和北京的亞洲最大的恐龍(中加馬門溪龍)化石,因其珍貴的學術研究價值成為鎮館之寶。
硫磺溝
硫磺溝位於新疆的南北疆交匯處,距烏魯木齊約40公里。
霍斯布拉克
霍斯布拉克,哈薩克語意為鴛鴦泉。霍斯布拉克景區位於天山北坡,在昌吉阿什麼鄉二道水村境內,距烏魯木齊市85公里左右。
清代糧倉
清代糧倉位於昌吉市寧邊古城東南角,總建築面積約為650平方米。根據有關史料記載,清代糧倉始建於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1987年,清代糧倉作為寧邊古城的一部分被確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但由於該建築系土木結構,留存的糧倉已基本成為危房,隨時都有倒塌的危險。2006年和2007年,昌吉市連續兩年對清代糧倉進行了落架維修和對糧倉的二期文物本體進行了修繕,同時加快了布展進程。2007年,昌吉市將清代糧倉和三十里大墩烽火台成功申報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名優特產
炸饊子
炸饊子是昌吉回族穆斯林在歡度肉孜節、古爾邦節以及日常待客的時主要食品之一。
椒麻雞
椒麻雞是新疆回族的一大特色名菜,昌吉農牧區回族喜歡養雞,用雞可以做出數種菜餚,其中每個家庭都能做出一道椒麻雞。
粉湯
粉湯在新疆昌吉回族穆斯林中最具有民族風味特色的一道佳肴。穆斯林的兩大節日,幾乎所有回族穆斯林都要準備粉湯,招待客人以及親朋好友。